夏荊山居士大事紀
- 1923夏荊山居士出生於山東省濰坊市,壽光縣。字光樺,又名楠竺。自幼學習書法和丹青。
師從當代畫家郭味蕖先生學習丹青,郭味蕖先生是山東濰坊人,對同是濰坊人的夏荊山非常看重和照顧,郭味蕖先生將畢生所學傳授,夏居士得到了郭味蕖先生的真傳,繪畫技法日趨精湛。
此後,為在繪畫方面能有更大的成就,夏居士離開了恩師郭味蕖先生,踏上了尋訪全國各地名師的路程。遍訪各地名師後,夏荊山學會了花卉、人物、仕女、山水等繪畫技法,他學畫刻苦用功,技藝日臻嫻熟。也在尋訪名師的過程中,夏居士開始接觸佛教,被佛教文化深深吸引。
- 1949隨部隊到台灣,派駐嘉義。
- 1954到台中華嚴蓮舍拜南亭法師為師,從此皈依佛門。
- 1957第四屆中華民國全國美術展覽會,創作國畫類作品《仕女》參展。
- 1958結緣恩師南懷瑾老師,隨部隊駐居斗六。
教授工筆畫,培育一批書畫與佛畫菁英,如:李轂摩、陳癸丞、張深澤(善靜)、江明發(曉航)、廖春民(天鶴)、鍾萬華、陳鎮墻、楊坤池、吳松峰、劉昭(掉字:艸睦)、劉時憲、賴文森、黃梵月等。
- 1959第十四屆台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創作國畫類作品《蕉窗雙艷》入選。
- 1961夏居士跟隨南懷瑾老師修行,南懷瑾老師直指人心,夏居士見性成就,更精進地修行。
- 1962夏居士從軍隊中退役,為侍奉南懷瑾老師,搬遷到臺北市羅斯福路。
- 1964南懷瑾老師的易經老師胡庸大師受傷,應南懷瑾老師要求,夏居士侍養胡庸大師直到仙逝,在照顧胡庸大師期間,成了夏居士勘輿及易經的啟蒙老師。
- 1965第五屆中華民國全國美術展覽會,創作國畫類作品《竹林七賢圖》參展。
- 1967夏居士無數次捐贈國際在台灣協會,幫助台灣貧困者。也應當時政府需要,數次贈送國畫助外交。另外,不論應修行者化緣或是貧困者的需要,都慷慨解囊。
- 1971夏荊山居士自台灣省移居美國加州,進入美術學院研修,同時參訪世界各大博物館進行研習、臨摹並專心致力於佛像繪畫藝術,受到海內外藝術大師的讚譽與嘉勉。居住美國時期曾經介紹中國文化給加州州長、州務卿、眾議員、議員和兩屆總統,及對社會有影響力的人士們。
- 1979夏居士陸續幫助無數古寺進行修復工作,包括法門寺大佛殿、天臺山的國清寺、五臺山諸多寺廟。
- 1988閉關十月,一日作觀音像,體會到佛像微妙之境,發願餘生只畫殊勝的佛像畫,以利眾生,至此後皆以佛像繪畫為主。
- 1993夏居士大病初癒後在賢妻及五位子女同意下,決心回到中國,把畢生所學傳統文化及財產帶回中國,延續文化傳承。
- 1994夏居士在北京密雲創辦「荊山書畫院」,招收貧困學生,免收學費並提供食宿、零用錢。期望貧困學生們都有學習機會,將來能造福家鄉及傳播所學。
- 2006夏居士修復原建於北魏時期山東青州的龍興寺,期間引領無數愛國華僑回到中國,開展扶貧救助、修復古廟等公益活動。
- 2007夏居士積勞成疾,在大病一場後,體悟到書寫簡明易懂的佛學心得,使現代的人在繁忙之中能夠受益。因此,開始集結畢生作品、出版書籍及畫冊,以利眾生。
- 2008夏居士之作品參與中國文化部舉行的「和平頌:太空飛行藝術之旅」大型文化藝術公益活動。
- 20093月27日至30日 在中國無錫召開的「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上,夏荊山佛像繪畫藝術展及夏荊山大型佛像繪畫作品集《佛像典藏》畫冊首發式隆重舉行。《佛像典藏》夏居士率眾弟子耗費十多年心血,用工筆重彩繪制的5163幅佛像繪畫作品,全套9卷、每卷9冊,共有81集,被譽為「造像版的大藏經」。這一傳世精品的出版發行,是佛教界的一大盛事,對於弘揚佛法、利益眾生、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振奮民族精神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7月被譽為「造像版的大藏經」的佛像繪畫作品集《佛像典藏》在五臺山隆重舉行迎請儀式。迎請法會在五臺山碧山寺進行,妙江方丈主持。五臺山全山供齋暨《佛像典藏》迎請法會同祈國泰民安,由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夏荊山《佛像典藏》公益推廣組委會、榮智健先生供養。81名僧人頂禮膜拜,500僧眾列隊護持《佛像典藏》到碧山寺藏經閣,當地宗教事務局、佛教協會負責人和善眾及媒體記者數千人出席法會。五臺山佛教協會會長妙江法師致謝辭,山西忻州市宗教事務局局長杜春林致祝辭,再次將《佛像典藏》的供奉、收藏活動推向高潮,這也標誌著《佛像典藏》萬寺行五臺山啟動儀式圓滿成功。當年,中國政府在文化部成立藝術研究院夏荊山佛像繪畫藝術研究中心。
9月29日-10月30日 陝西省西安市的法門寺舉辦「佛畫大師夏荊山佛像藝術展」。中國法門寺首屆佛文化藝術展正式開幕,千餘件佛教稀世珍品與眾多世界佛文化藝術大師首次亮相這國家級展出活動。
11月6日 策劃拍制了二十集電視連續劇《百年虛雲》。紀念虛雲長老120年的傳奇人生,是一部融合歷史、佛教、藝術的一部連續劇。《百年虛雲》珠江電影頻道首播,總策劃為夏荊山居士。
- 2010應中國文化部邀請,在北京故宮內院的延禧宮水晶館舉辦夏荊山佛像藝術展,為期三個月。「佛像典藏:夏荊山佛像藝術展」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開幕。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表示,故宮對佛教研究非常重視,至今有幾十個保存完好的佛堂,有漢傳佛教文物3500餘件。
3月中旬至6月中旬夏荊山佛像繪畫藝術展在故宮博物院三個多月的展覽期間,國家各級領導,眾多的高僧大德,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共數十萬人觀看了本次展覽。
6月22日 作品《自在觀音菩薩像》受故宮典藏。為中國北京故宮館藏增添了當代像繪畫的精粹元素。此次故宮收藏的《自在觀音菩薩像》高1.1米、寬0.7米,自在觀音菩薩像一改佛教造像直立或打坐的成規,右腿曲蹲,左腳輕踏荷葉,重心落在左胯,右手微抬微翹,左手為支撐點,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其姿態出色地凸顯了觀音流暢的線條和優美的身段。此件作品是夏荊山近年代表作,體現了夏荊山佛像繪畫藝術的最高成就。
- 20121月「洛杉磯美術展:歷史與傳統」(Los Angeles Fine Art Show : Historic & Traditional)展出中國館特展,主辦單位特別將占地七千平方呎的中國館打造成清朝書房,展出當代中國佛教繪畫大師夏荊山與童紅生的作品,在精心設計的中國館內,當代中國繪畫大師以現代手法呈現的作品,不僅是中西文化的橋樑,也以傳統和現代連接了洛杉磯美術展與洛杉磯藝術展兩大藝術盛會。
夏居士應澳門政府邀請,於「佛頂骨舍利睹禮大會」中展示百餘張繪畫作品。
11月因夏居士身體累贅及年邁,在艱澀思慮下,決定關閉荊山畫院。
- 201310月開始計劃在台灣籌備建立基金會。
- 2014元月於臺灣成立「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基金會成立,旨在保留及傳承夏居士多年心血,並擴展、闡揚中華文化藝術的公益之美。
透過基金會與臺灣藝術大學合辦藝術工作坊。
- 2015透過基金會與長榮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合作學術研討會。此後基金會每年舉辦學術研討會。
透過基金會發行《荊山美學》創刊號,樹立「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的美學典範,一年一刊,於五月出刊。
- 2016透過基金會與英國倫敦國王學院、英國聖三一拉邦音樂與舞蹈學院、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及牛津布魯克斯大學交流。
透過基金會於臺南吳園舉辦「夏荊山故事館」經典藝術國際特展。此後基金會每年舉辦各大小展覽。
透過基金會深度整合學術資源,建構「夏學」學術理論,發行《夏荊山藝術論衡》學術期刊創刊號,半年一刊,於三、九月出版。
- 2017透過基金會舉辦「荊山經典文創藝術獎」,鼓勵新世代以東方經典書畫藝術創作。此後每年舉辦文創藝術獎。
透過基金會啟動「夏荊山社會創新培力獎學金」,培育學子研究社會公益、社會創新議題。
- 2018中國國家博物館值夏大師九十六歲高齡之際,策畫「夏荊山藝術展」,其代表作〈靜慮觀音〉、〈達摩〉等十幅傑作受國博典藏。
基金會與南京大學藝術學院共辦「南京大學夏荊山研究中心」,深耕學術研究。
- 2019透過基金會與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佛教研究中心、美國丹佛大學約瑟夫.科貝爾國際研究學院中美關係中心、捷克布拉格大學、葡萄牙里斯本大學簽署交流協議,共同推廣夏氏美學。
受聘擔任「世界佛教藝術論壇」永久榮譽會長。
9月23日,於美國洛杉磯安詳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