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荆山居士大事纪
- 1923夏荆山居士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县。字光桦,又名楠竺。自幼学习书法和丹青。
师从当代画家郭味蕖先生学习丹青,郭味蕖先生是山东潍坊人,对同是潍坊人的夏荆山非常看重和照顾,郭味蕖先生将毕生所学传授,夏居士得到了郭味蕖先生的真传,绘画技法日趋精湛。
此后,为在绘画方面能有更大的成就,夏居士离开了恩师郭味蕖先生,踏上了寻访全国各地名师的路程。遍访各地名师后,夏荆山学会了花卉、人物、仕女、山水等绘画技法,他学画刻苦用功,技艺日臻娴熟。也在寻访名师的过程中,夏居士开始接触佛教,被佛教文化深深吸引。
- 1949随部队到台湾,派驻嘉义。
- 1954到台中华严莲舍拜南亭法师为师,从此皈依佛门。
- 1957第四屆中華民國全國美術展覽會,創作國畫類作品《仕女》參展。
- 1958结缘恩师南怀瑾老师,随部队驻居斗六。
教授工笔画,培育一批书画与佛画菁英,如:李毂摩、陈癸丞、张深泽(善静)、江明发(晓航)、廖春民(天鹤)、钟万华、陈镇墙、杨坤池、吴松峰、刘昭(掉字:艸睦)、刘时宪、赖文森、黄梵月等。
- 1959第十四届台湾省全省美术展览会,创作国画类作品《蕉窗双艳》入选。
- 1961夏居士跟随南怀瑾老师修行,南怀瑾老师直指人心,夏居士见性成就,更精进地修行。
- 1962夏居士从军队中退役,为侍奉南怀瑾老师,搬迁到台北市罗斯福路。
- 1964南怀瑾老师的易经老师胡庸大师受伤,应南怀瑾老师要求,夏居士侍养胡庸大师直到仙逝,在照顾胡庸大师期间,成了夏居士勘舆及易经的启蒙老师。
- 1965第五届中华民国全国美术展览会,创作国画类作品《竹林七贤图》参展。
- 1967夏居士无数次捐赠国际在台湾协会,帮助台湾贫困者。也应当时政府需要,数次赠送国画助外交。另外,不论应修行者化缘或是贫困者的需要,都慷慨解囊。
- 1971夏荆山居士自台湾省移居美国加州,进入美术学院研修,同时参访世界各大博物馆进行研习、临摹并专心致力于佛像绘画艺术,受到海内外艺术大师的赞誉与嘉勉。居住美国时期曾经介绍中国文化给加州州长、州务卿、众议员、议员和两届总统,及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人士们。
- 1979夏居士陆续帮助无数古寺进行修復工作,包括法门寺大佛殿、天臺山的国清寺、五臺山诸多寺庙。
- 1988闭关十月,一日作观音像,体会到佛像微妙之境,发愿余生只画殊胜的佛像画,以利众生,至此后皆以佛像绘画为主。
- 1993夏居士大病初愈后在贤妻及五位子女同意下,决心回到中国,把毕生所学传统文化及财产带回中国,延续文化传承。
- 1994夏居士在北京密云创办「荆山书画院」,招收贫困学生,免收学费并提供食宿、零用钱。期望贫困学生们都有学习机会,将来能造福家乡及传播所学。
- 2006夏居士修复原建于北魏时期山东青州的龙兴寺,期间引领无数爱国华侨回到中国,开展扶贫救助、修复古庙等公益活动。
- 2007夏居士积劳成疾,在大病一场后,体悟到书写简明易懂的佛学心得,使现代的人在繁忙之中能够受益。因此,开始集结毕生作品、出版书籍及画册,以利众生。
- 2008夏居士之作品参与中国文化部举行的「和平颂:太空飞行艺术之旅」大型文化艺术公益活动。
- 20093月27日至30日在中国无锡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上,夏荆山佛像绘画艺术展及夏荆山大型佛像绘画作品集《佛像典藏》画册首发式隆重举行。 《佛像典藏》夏居士率众弟子耗费十多年心血,用工笔重彩绘制的5163幅佛像绘画作品,全套9卷、每卷9册,共有81集,被誉为「造像版的大藏经」 。这一传世精品的出版发行,是佛教界的一大盛事,对于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7月被誉为「造像版的大藏经」的佛像绘画作品集《佛像典藏》在五台山隆重举行迎请仪式。迎请法会在五台山碧山寺进行,妙江方丈主持。五台山全山供斋暨《佛像典藏》迎请法会同祈国泰民安,由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夏荆山《佛像典藏》公益推广组委会、荣智健先生供养。 81名僧人顶礼膜拜,500僧众列队护持《佛像典藏》到碧山寺藏经阁,当地宗教事务局、佛教协会负责人和善众及媒体记者数千人出席法会。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妙江法师致谢辞,山西忻州市宗教事务局局长杜春林致祝辞,再次将《佛像典藏》的供奉、收藏活动推向高潮,这也标志着《佛像典藏》万寺行五台山启动仪式圆满成功。当年,中国政府在文化部成立艺术研究院夏荆山佛像绘画艺术研究中心。
9月29日-10月30日 陕西省西安市的法门寺举办「佛画大师夏荆山佛像艺术展」。中国法门寺首届佛文化艺术展正式开幕,千余件佛教稀世珍品与众多世界佛文化艺术大师首次亮相这国家级展出活动。
11月6日 策划拍制了二十集电视连续剧《百年虚云》。纪念虚云长老120年的传奇人生,是一部融合历史、佛教、艺术的一部连续剧。 《百年虚云》珠江电影频道首播,总策划为夏荆山居士。
- 2010应中国文化部邀请,在北京故宫内院的延禧宫水晶馆举办夏荆山佛像艺术展,为期三个月。「佛像典藏:夏荆山佛像艺术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开幕。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表示,故宫对佛教研究非常重视,至今有几十个保存完好的佛堂,有汉传佛教文物3500馀件。
3月中旬至6月中旬夏荆山佛像绘画艺术展在故宫博物院三个多月的展览期间,国家各级领导,众多的高僧大德,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数十万人观看了本次展览。
6月22日 作品《自在观音菩萨像》受故宫典藏。为中国北京故宫馆藏增添了当代像绘画的精粹元素。此次故宫收藏的《自在观音菩萨像》高1.1米、宽0.7米,自在观音菩萨像一改佛教造像直立或打坐的成规,右腿曲蹲,左脚轻踏荷叶,重心落在左胯,右手微抬微翘,左手为支撑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其姿态出色地凸显了观音流畅的线条和优美的身段。此件作品是夏荆山近年代表作,体现了夏荆山佛像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 20121月「洛杉矶美术展:历史与传统」(Los Angeles Fine Art Show : Historic & Traditional)展出中国馆特展,主办单位特别将占地七千平方呎的中国馆打造成清朝书房,展出当代中国佛教绘画大师夏荆山与童红生的作品,在精心设计的中国馆内,当代中国绘画大师以现代手法呈现的作品,不仅是中西文化的桥樑,也以传统和现代连接了洛杉矶美术展与洛杉矶艺术展两大艺术盛会。
夏居士应澳门政府邀请,于「佛顶骨舍利睹礼大会」中展示百馀张绘画作品。
11月因夏居士身体累赘及年迈,在艰涩思虑下,决定关闭荆山画院。
- 201310月开始计划在台湾筹备建立基金会。
- 2014元月于台湾成立“财团法人夏荆山文化艺术基金会”。基金会成立,旨在保留及传承夏居士多年心血,并扩展、阐扬中华文化艺术的公益之美。
透过基金会与台湾艺术大学合办艺术工作坊。
- 2015透过基金会与长荣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合作学术研讨会。此后基金会每年举办学术研讨会。
透过基金会发行《荆山美学》创刊号,树立“夏荆山文化艺术基金会”的美学典范,一年一刊,于五月出刊。
- 2016透过基金会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英国圣三一拉邦音乐与舞蹈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及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交流。
透过基金会于台南吴园举办“夏荆山故事馆”经典艺术国际特展。此后基金会每年举办各大小展览。
透过基金会深度整合学术资源,建构“夏学”学术理论,发行《夏荆山艺术论衡》学术期刊创刊号,半年一刊,于三、九月出版。
- 2017透过基金会举办“荆山经典文创艺术奖”,鼓励新世代以东方经典书画艺术创作。此后每年举办文创艺术奖。
透过基金会启动“夏荆山社会创新培力奖学金”,培育学子研究社会公益、社会创新议题。
- 2018中国国家博物馆值夏大师九十六岁高龄之际,策划“夏荆山艺术展”,其代表作〈静虑观音〉、〈达摩〉等十幅杰作受国博典藏。
基金会与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共办“南京大学夏荆山研究中心”,深耕学术研究。
- 2019透过基金会与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美国丹佛大学约瑟夫.科贝尔国际研究学院中美关系中心、捷克布拉格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签署交流协议,共同推广夏氏美学。
受聘担任“世界佛教艺术论坛”永久荣誉会长。
9月23日,于美国洛杉矶安详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