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荆山艺术论衡》征稿说明

《夏荆山艺术论衡》稿约
一、宗旨及内容
《夏荆山艺术论衡》为「财团法人夏荆山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夏荆山秉持「无私回馈、慈善社会」的公益理念所发行的学术期刊,盼未来能以国际期刊规格发行于世界各地。夏荆山创办人所创立之文化艺术基金会,将其庞大的艺术资产透过「无私、有效保存」之营运方式,使核心理念得以完整地传承下去。因此,凡是与夏荆山创办人为主题所做之论述和评论,包含:中心思想、生平、绘画艺术主题研究探讨、特定研究专题之系统性综合评论等纯学术性论文,均欢迎赐稿。
二、学刊宗旨
《夏荆山艺术论衡》(以下简称本刊)为一学术性刊物,创刊于2016年,本刊为半年刊,于每年三月、九月出刊,由「财团法人夏荆山文化艺术基金会」(以下简称本会)出版发行。本刊经作者授权后,文稿均上传于本会官网与「夏荆山书画艺术典藏」网站,供读者下载。
三、徵稿主题
本刊属「艺术学门」,凡属下列主题之学术论文,均欢迎海内外学者踊跃来稿。
(一)创办人夏荆山生平行谊及其书画作品为主题之分析、论述、理论探讨。
(二)佛学与禅学历史与文献
(三)宗教、佛像绘画艺术。
(四)东西方艺术之比较。
(五)传统儒释道、哲学、文学思想。
(六)其他与书画艺术相关之主题。
四、投稿须知
(一)来稿电子档请使用Microsoft Word档,稿件均统一以A4稿纸,版面格式边界上、下3公分,左右2.54公分。稿件以一万字至三万字为原则,请附中英文之题名、摘要(三百字以内,不超过一页)及关键词(七个以内);并附真实姓名、现职服务机构完整职衔、最高学历(含毕业学校)和联络方式(地址、电话、电子邮件)。
(二)凡引用文献、图版、表格等涉及第三者着作权部分,由作者自行负责,本刊不负涉及智慧财产权等法律责任。本刊论文凡引用夏荆山之典藏资料,需注明「财团法人夏荆山文化艺术基金会藏」。
(三)来稿以未曾发表者为限(曾于网路发表之文章视同已发表),请勿抄袭、改作、一稿多投或侵犯他人着作权。凡涉及着作权或言论责任之纠纷者,悉由作者自负法律责任。
五、审查制度
(一)来稿均先经主编初审,初审通过后始进入正式审查程序,未通过初审之文稿,自收件日起三个月内通知作者。
(二)稿件初审通过后,即送交编辑委员建议审查名单。审查作业採双向匿名方式进行,每篇论文由主编聘请至少两位知名学者及学术专家进行审查,并採迴避原则。
(三)摘要后为正文,含图表、注释、附录。除投稿者基本资料附于首页外,请勿在文稿中出现任何作者基本资料,以利审查之进行。
(四)审稿人依「採用、修改后採用、修改后再审、不採用」等四种审查分类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审查完成后于一个月内通知作者审查结果。
(五)稿件最终刊登与否,得由编辑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并经主编根据上述审查标准及当其总体规划做最后决定。
六、编辑部权利
(一)经编辑委员会决议刊登之稿件,本刊编辑部有权适当调整,以合乎本刊体例、格式及图版说明。
(二)请依本刊规范格式撰写,不符者,本刊有权退回要求修改后再予受理。
(三)经编辑委员会审查后无法刊出之稿件,编辑部将于编辑委员会决议后一个月内通知作者。
七、作者权利
(一)来稿若经採用,作者需签署中英文着作财产权转让同意书,未经本刊同意,请勿转载。惟作者仍保有本着作未来自行集结出版、教学等个人(非营利)使用之权利。凡重製、转载及翻译等行为皆须事先徵得本刊同意后,始得为之。
(二)凡经审查通过者,需同意授权本会以平面或电子出版品方式发行。
(三)惠稿一经刊登,即致赠作者当期刊物五册,另依本刊规定奉致稿酬。
(四)退稿将致函作者,但不退还电子档、光碟与文稿,请于投稿前自行留存原稿档案。
八、体例与格式
(一)正文:用新细明体12级,注脚用标楷体10级。英文正文用Times New Roman;章节用Arial。正文每段第一行空两个中文字,正文中之夹角引文请使用引号「」;超过三行之引文请採用独立引文方式撰写,每行低两格(标楷体);不必加引号。文内引文一律用标楷体12级。
(二)文中各章节标题必编序号,序号请按顺序排列,但标题儘量不要超过三层。
       壹、(18级字,粗体)
       
一、(16级字,粗体)
       (一)(14级字,粗体)
          1.(12级字)
        (1)(12级字)
(三)文献引注採MLA格式,请採取插入注脚格式,并一律使用脚注,注释号码置于标点符号之后,请用阿拉伯字数码于右上方标字。
(四)内文述及世纪或年代者请使用国字小写,如十七世纪,康熙十五年。但若是在中国朝代年后加入西元年之际,请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康熙元年(1662)。
(五)來稿请附「引用书目」,依传统文献、近代论着、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研讨会论文、报纸文章、网路资料等顺序,将所有引用文献列于文末。传统文献按朝代排列,再依作者笔划序排列。近代论着按中、日、韩、西文顺序,并照作者笔划及字母序排列。西文论着作者依先姓后名的格式排列。
(六)注释引用格式
1. 引用传统文献原版或影印版古籍,请依序注明:(朝代)作者,《书名》,收入《套书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年代,版本),辑或册,卷,页码。
     初引:(明)徐渭,《南词叙录》,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页125。
     再引:(明)徐渭,《南词叙录》,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页125。
     书目:(明)徐渭,《南词叙录》,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2. 近代论着引用中日韩文专书或论文,请依序注明:作者,〈篇名〉,《书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年代),页码。
     初引:徐復观编,〈豫章黄先生文集〉,《中国艺术精神》(臺北:学生书局,1992),卷27,页372。
     再引:徐復观编,《中国艺术精神》,页372。
     书目:徐復观编,〈豫章黄先生文集〉,《中国艺术精神》,臺北:学生书局,1992,卷27,页372。

3. 期刊论文标示全篇页数。示例如下:作者,〈篇名〉,《期刊名称》,卷期(年代),页码。
     初引:林进忠,〈书画茶事〉,《夏荆山艺术论衡》,4期(2017.9),页9-29。
     再引:林进忠,〈书画茶事〉,页9-29。
     书目:林进忠,〈书画茶事〉,《夏荆山艺术论衡》,4期(2017.9),页9-29。

4. 报纸文章
     初引:作者,〈主题〉,《刊物名称》(2001年1月20日),21版。
     再引:作者,〈主题〉,21版。
     书目:作者,〈主题〉,《刊物名称》2001年1月20日,21版。

5. 网路资料
     初引:宗炳,〈明佛论〉,《清凉书屋点校:弘明集卷第二》http://www.donglin.org/wk/zhushu/zhu_01/mfl.htm,检索日期:2018年1月20日。
     再引:宗炳,〈明佛论〉。
     书目:宗炳,〈明佛论〉,《清凉书屋点校:弘明集卷第二》http://www.donglin.org/wk/zhushu/zhu_01/mfl.htm,检索日期:2018年1月20日。

(七)图版
1. 必须在正文中有所陈述。
2. 图版配合正文加以编号如「图1」、「图2」(以下类推),并将编号分别置于图版左下方。图版说明置于图版编号之后。
3. 引用图版时请注明编号,勿使用「如前图」、「见右图」等表示方法。
4. 请详列图版出处。
(八)表格
1. 必须在正文中有所陈述,并补助文意时使用。
2. 表格配合正文加以编号如「表一」、「表二」(以下类推),并将编号分别置于表格左上方。
3. 表格说明置于表格编号之后。
4. 引用表格时请注明编号,勿使用「如前表」、「见右表」等表示方法。
详细体例及引用书目格式请至财团法人夏荆山文化艺术基金会《夏荆山艺术论衡》网址查阅:http://www.xjsacf.com/TW/AboutUs02/ugC_Company.asp
九、编辑联络方式
稿件请寄:《夏荆山艺术论衡》编辑部
亦请在主旨栏注明:夏荆山艺术论衡投稿文件
地址:10596台北市松山区民生东路三段131号7楼A室
电话:+886-2-8712-3677#709
Word电子档至Email:arts@xjsacf.com